“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备受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数字”成为高频词,折射出全面数字化的时代大势。
当前,一些钢铁业内人士在数字化转型认知上存在误区。他们往往难以从传统的经验中脱离出来,用自动化、信息化时代的眼光,去看待数字化、认识智能化。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人们看不到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会,无法切实有效地推动新技术革命。
有效推进钢企数字化转型,提高现代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需要切实转变观念,认清现代工业的本质,兼顾技术原理与经济价值的平衡,更多地着眼于各项业务活动的流程化、标准化,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增强持续改进优化的意识。现代化工业是持续改进的结果。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高炉的容积从几十立方米发展到几千立方米,人均产钢量从不到十吨到超过一千吨;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1吨钢需要2.52吨标准煤到现在只需要547.27公斤左右。这些都是持续改进的力量。过去,我们是技术的跟随者,很多技术都是直接引进的,对持续改进的意义往往认识不足,很多工作流于形式。但当我国工业从跟随走向创新时,持续改进的意义更加凸显。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在支持持续改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我们需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数字孪生的价值,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们。在模仿跟随阶段,我们总希望通过引进或者学习某个技术,让国内有限的技术水平在短期间内迅速提升。而在创新引领阶段,我们要经常放弃跨越式发展的想法,聚焦于更快、更有效地持续改进。
另外,与国外先进钢企相比,部分中国钢企优化意识薄弱。一旦树立了优化意识,人们自然就习惯于计算,进而推动数字化、模型化技术的发展。把优化的做法固化下来,又进一步推动了标准化。这种优化意识薄弱,不仅是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而且还与依赖引进有关,认为国外的技术就是先进的,不需要优化。当企业致力于技术引领时,这种观点是非常有害的,企业需要切实增强优化意识。
健全完善智能管理体系。中国钢企发展到今天,在设备技术方面已经非常先进,甚至比部分国外先进企业发展得更好,但技术效益远不及国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体系相对落后。推进钢企数字化转型的目的之一,是把人的许多管理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做。如果认识不到管理的价值,也就看不到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在传统的自动化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蓝领工人的劳动效率;而在智能化阶段,重点则转移到了提高白领的劳动效率上来。事实上,国外某些先进企业的蓝领人数比我国多,但由于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劳动效率高,人均吨钢产量也就比我们更高。提高钢企的综合管理水平,把管理工作做到位,可以有效避免产生一系列负面问题。
坚持流程化、标准化思想。有人说在数字化时代,流程化的思想过时了。但在笔者看来,流程化和标准化是现代工业最基本的思想。智能化的重点工作就是把流程化、标准化的知识变成数字化的知识,变成使计算机自主决策的知识。在数字化时代,标准化、流程化的思想应该发扬光大。流程化和标准化被人诟病最多的是效率低、浪费时间。在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可以把人从复杂的流程中解脱出来。流程化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推进标准化。事实上,只有在特定的流程下产生的数据,才容易被分析和利用。钢企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更有利于行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树立协同意识。在工作中,人们形成了各种与服从意识相关的“规矩”。例如,辅助流程服从主流程、上工序服从下工序、设备服从工艺等。在传统的钢铁企业中,这些服从原则是必须的,有利于在问题发生时进行实时问责。但是,这种服从并不完全意味着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在智能化时代,对实时问题做出决策的是计算机。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树立了高度服从和协同意识的计算机可以根据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做出实时决策。
上一篇: 芝加哥农产品全线上涨,伦铝强势收高逾2% |
下一篇: 铁矿石、焦煤期货大涨,钢价局部小涨 |